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人们在生产中会研究、琢磨,或者巧合下发现更高效的生产工具,如寻找到铁器代替了青铜器,铁的分布比铜广,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加上牛犁的普及使得农耕效率提高,车辆的使用使得劳动的距离变远,棉麻的普及使得人们冬季活动时间延长,等等一切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又一次飞跃,在田地中农耕一人所获能供三人以上所用,此时,低洼的土地资源的价值更高了,奴隶主们觉得占有奴隶并强迫他们劳动不如占有耕地让他们租用土地农耕更合算,也能缓和之前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尖锐、赤裸裸、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且获得的剩余价值并不比直接占有奴隶获得的剩余价值少,渐渐地,分封制、郡县制开始流行起来,这时候的统治阶级就是皇权、诸侯、官宦、门阀、士族、大地主、大商人,而被统治阶级就是工、农、商、佃等从事基层劳动的人员,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获得了大部分剩余价值供其享用,劳动者们除去生存所需占有的必要果实外,他也可以享有少部分剩余价值用于商业购买,这些剩余价值的流通,让手工业、商业兴隆起来,社会化分工进一步提高。”
“以恒此处的社会化分工,是否可以理解为,因为一人所获能供三人所食,此时多余的二人可以从田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如你说的手工业、商业?这些人去了其他行业对生产力提高有什么益处呢?”
“祖翁分析正确,术业有专攻嘛,社会化提高后,人们的分工就更细致了,专注一行更有时间去思考,如农人只需琢磨如何让粮食更高产,铁匠琢磨刀剑更锋利,渔民琢磨渔网更细密,织女琢磨如何用织机提高效率,渐渐地,各项技术都会提高,生产力如大树般又会快速增长。”
那按照以恒说述,只需道家无为而治,社会自会向前推进,不需要法、儒等思想去约束社会?若生产力一直发展,为什么还会出现朝代更替?那技术如何再提高,生产力如何再发展,会发展成什么样呢?生产资料还是人与土地吗?”
三祖翁边问边记起了小笔记,如同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看来李以恒的回答挠到了痒处,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记者一连抛出更多的问题。
“祖翁这几个问题,我一一解答予你,儒、法、道等树人治世理论当然有其作用,治世能够指导统治者合理分配剩余价值,树人能够舒缓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意识,缓和阶级矛盾,用马克思理论来说都属于上层建筑。采用合适的上层建筑治理国家可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宜当下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会阻碍社会发展,降低生产力。如战国秦国,在诸侯皆是分封制时,他们发现了分封制这种生产关系已经落后于当时的生产力,启用商鞅等法家思想,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后秦将积蓄的剩余价值全部分配到战争机器中,统一六国的过程是整个社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的过程,也是社会生产力急剧下降的过程,统一以后,因战争导致的全社会劳动力骤减,田地荒芜,此时的生产力已经不能适应当时上层建筑,此时应调整上层建筑、提高生产力,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匹配,但是秦仍采用战时的上层建筑,继续严苛繁重,又没有一套好的思想去安抚民众,致使阶级矛盾激化二世而亡。”
“依你所言,秦兴于法,败也因法。那汉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仁爱,当能安抚民众,但也只能兴盛二百年,总有兴替,是儒家理论不适宜当时的生产力?兴败仍然是生产力作祟不成?”
三祖翁继续发问道:
李以恒缕了缕思绪,接着说道:“破后而立,一个朝代建立都是通过长时间的战争而建立,而战争必然会导致人口骤减、土地荒芜,此时的生产力与战前有大幅度降低,原因有三:一是劳动人口因战争减少,二是部分先进的技术因战乱而失传,三是田地因长时间无人耕种而贫瘠。”
“当是如此!”
三祖翁点头回应道。
“此时的上层建筑分配时应是多予少取,如汉初文景时降低税负、杜绝军事行动,让民众休养生息,生产力就会自然的恢复与提高;但休养生息会带来人口的膨胀,三代以后人口可能增加三五倍,此时可耕种的田地已经被增加的人口消耗殆尽,在没有新增的田地这种生产资料情况下若生产技术也没有大的提高,此时生产力已经达到顶峰,而人口随着时间还会越来越多,人均占有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少,待到五代以后,可能出现一人所获只能保证二人或者一人所用,此时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变化,生产力已经降低到无法适应生产关系,社会矛盾就会显露出来,若再出现极端天气、腐败、以及其他的分配不平衡就会出现食不果腹情况,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若劳苦一年,连果腹这种基本需求都无法保障,儒家仁爱、法家严酷都起不到缓和阶级矛盾作用了,底层劳动者为了基本生存权利会发起起义与暴动,推翻旧的不合理分配制度建立新的朝代,我认为这是王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那依你之言,若技术发展或者田地的增长能够弥补人口的消耗,是否意味着王朝永远不会更替?”
“若技术进步、生产资料足够,生产力能够保持在高水平,再加上上层建筑政治清明,对剩余价值分配合理,王朝是很难覆灭的!”
“以恒一句道破我多年所惑啊!”
三祖翁理了理刚才那番话。“人、技术、田地等构成了生产力,富人拥有生产资料,所有穷人与富人构成了阶级,儒法思想指导富人合理分配利益,教化民众甘于被剥削、不敢或不愿反抗,当富人不仁,拿走穷人基本生存资料,或者生产力低到穷人无饭可食时,教化与法制均起不了作用,此时王朝更替,周始轮回,原来社会是这样运行的,嗯!很合理!那看来我们李家亡了大唐,也不是子孙不肖,实是命中有道啊!咳!咳!但是,但是,孔圣人时期已有铁器、牛犁等使用,近千年技术并无大发展,可知技术发展大不易啊!而田地增长需要战争,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亦不可寻衅滋事,轻启事端啊,所以以恒所说是有道理,但想王朝不倒亦不容易啊。”
“是的,其实我们大唐鼎盛期已西至西域、北到漠北,东南皆已近海,可耕种的土地皆纳为己有,已够大了,仍容不下人口的增长,所以我说第一生产力是技术,如我做的这织布机械,之前计划是水力,后没有成功改成脚力,尼雅用脚力一人可抵过去十人梭织,生产力提高十倍;若是用水力,那我可以用十台机器同时开工,尼雅只需负责照看机械是否有损坏,那一人可抵过去百人劳作,生产力提高百倍。此时还怕社会上有人没有衣服可穿吗?其他的也是同样道理,若衣食住行都是现在百倍之效率,民众自然衣食无忧,再辅以法家严正、儒家教诲,社会自然和谐!”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言之有理!言之有道!以恒啊!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祖翁有种豁然开朗又有种自惭形秽表情,他卷了卷手抄的笔记,起身对着李以恒“以恒啊,可笑你祖翁如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原以为西方蛮夷戎狄,没想到他们已如此美好,那里应该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剥削,没有了谄媚恶俗、卑鄙龌龊,是啊!那应是大同社会吧!”
一个儒生找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终极方法是多么愉悦啊!
但是现代社会真的是大同社会吗?李以恒坐在椅子上并没有起身,自己在这个小山沟里已近半年,过着怡然自乐的慢生活是种落伍吗?现代社会高物质供给填满人类的贪欲了吗?为了生产力那么快节奏的卷是一种幸福吗?无节制攫取挥霍地球资源、不顾及其他生态平衡,地球不会反噬吗?核弹技术可以让人类世界的努力瞬间毁于一旦,这样的发展方向是正确吗?李以恒想到近期看到的《道德经》“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
,我用后世的经验在三祖翁面前显摆人类发展之道,但那是正道吗,还只是一种非常道的“下器”
而已!
雾还是那么浓!李以恒在雾中渐渐迷茫!
秦怡婷死了,灵魂飘在空中,看着自家的商场,心痛无比,她怎么就死了呢?她才二十三岁,正是大好年华,家里还有上千亿资产等着她继承,她怎么就无缘无故,憋屈的死了呢?秦怡婷很不甘心,灵魂在空中一直往身体里冲地府判官想不通为什么培养感情必须要渡劫,为什么渡劫必须去凡尘。...
陈青云身为县长秘书,本是官场红人,却不料一场意外,让他跌落谷底。而意外发现的一个u盘,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一路高歌猛进,众美环绕官途绝世天骄...
关于大军阀帝国二世祖一觉醒来,林逸就现自己身处在了异世界。这是一个与前世高度相似的世界,有着同样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底蕴。同样的也有一样的血泪史。林逸身为大夏帝国皇帝的亲外甥,从一出生就顶着亲王的头衔。但是林逸看着洋人在大夏耀武扬威,血气方刚的他,决心不再忍受。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我泱泱华夏,传承数千年,又岂是尔等鼠辈可以觊觎的?...
欢迎大家来到级惊悚直播间,在开启今天的直播之前,我必须要告诉你们,本直播只有三类人能够看到身上阴气很重的人,七天之内将死之人,至于第三种,我不便细说,只能给你们一个忠告小心身后...
来自异界的修炼者是四奶sinai精心创作的武侠小说,喷颜小说网实时更新来自异界的修炼者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表的来自异界的修炼者评论,并不代表喷颜小说网赞同或者支持来自异界的修炼者...
记者赖先生,我想请问一下,你为什么借了那么多钱都不还?赖钱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记者那你是怎么做到让债主不向您追债呢?赖钱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用借来的钱买了坦克和大炮,谁敢让我还钱?记者赖钱凭借着欠钱,走上人生巅峰,我们的口头禅就是兄嘚,借点钱好么?...